统计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砥砺奋进 成绩斐然

时间: 2017.1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着力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道路,全市经济持续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和好的因素不断积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动能转换成效明显,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稳步向好,服务业贡献率超过50%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深刻认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抵御复杂宏观环境和深层次结构矛盾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冲击,不断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逐步走出下滑式低谷,企稳回升、稳步向好,实现总量、增速双提高。

(一)经济增速回到合理区间。2012年以来,全市经济出现振荡下行,2013年经济增速由2012年的9.5%回落至7.4%,2014年、2015年下滑至6.0%,期间2014年一季度下滑至0.1%,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进入2016年,全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呈现出回升步伐加快、积极因素增多的良好态势。从2016一季度开始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全年增长7.1%,比2015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增长7.2%,摆脱近两年来低迷态势,增速稳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我市以来分季GDP增速(%)

(二)服务业贡献率超过50%。2012年以来,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五年间,由2012年的30.2%提高到2016年的39.5%。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连年提高,到2015年一季度,首次超过50%,达到50.9%。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80.2亿元,增长10.2%。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5.7:54.1:30.2调整为13.7:46.8:39.5。贡献率分别为7.4%、35.9%和56.7%。

2012年和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三)增速位次逐年前移。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5位,较2012年前移5位,呈现逐年前移态势。2017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为7.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四)人均GDP连年增加。2016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38元,比2012年增加5677元,年均增加1419元。特别是进入2016年,人均GDP比2015年增加2782元,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年份。

二、农业新经济有序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

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随着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7.4万吨,实现丰产;蔬菜产量399.2万吨,比2012年增长16.5%;肉类总产量34.2万吨,比2012年增长6.9%;奶类总产量29.9万吨,比2012年增长11.2%;禽蛋产量54.4万吨,比2012年增长18.5%。

(一)农业新经济发展快速。一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2016年食用菌产量14.7万吨,同比增长12.7%。比2012年增加5.8万吨,是2012年1.7倍。其代表企业是投资15亿元的临西光明九道菇科技有限公司,其2016年产量达到4万多吨。二是水果“设施化”生产。巨鹿“哈口”西瓜,口感好,上市早,生产效益好,广宗大棚葡萄规模生产等等。

(二)龙头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数量增加。2016年全市拥有农业龙头组织224家,比2012年增加73家,完成销售总额494.0亿元,是2012年1.75倍,上缴税金7.2亿元,是2012年的1.5倍;拥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67个,比2012年增加16个,完成产值258亿元,是2012年1.2倍,上缴税金3.2亿元,是2012年的1.4倍。

三、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转型升级效果显现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工业生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效应不断显现。

(一)工业增速呈现“V”型。2012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连续回落,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2年的13.1%回落到一位数的增长速度(8.7%);2014年、2015年下滑至4.6%和4.2%,期间2014年一季度下滑至-3.2%。到2016年增速开始回升,增速为5.8%;2017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月增速在6.5%附近,以上下0.1%-0.2%的幅度波动,整体呈现增势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以来分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新产品、新企业加快成长。近年来,新产业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7.5%,年均增速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快1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4%,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从新产品产量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兴产品产量较快增加。五年间年新能源汽车生产从无到有,2015年生产了8辆,2017年上半年生产292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产量也在逐年增加。2016年分别达到5080吨和188.85万千瓦,分别比2012年增加2337吨和110.7万千瓦。二是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比重上升。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175.0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2016年为27.7%,比2012年提高8.7个百分点,成为邢台工业的第一支柱行业。三是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全市煤炭采选、煤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8%,比2012年降低15.7个百分点。


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1186.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025.9亿元,增加839.4亿元,年均增长15.6%。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特别是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2.2:67.0:30.8变为2016年的4.7:63.7:31.6,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上升2.5和0.8个百分点。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6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42亿元,增长16.0%,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不断追加,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公路里程由2012年1.56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1.9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360公里增加到567公里。三是信息通信水平大幅提升。移动电话用户、固定宽带用户数分别达636.5和111.6万户,比2012年分别增加232.4和40.7万户。

2012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积极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发展空间扩展延伸

五年来,全市上下、不断开拓消费品市场,推动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同时,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一)社消零总额逼近千亿。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9亿元,是2012年1.5倍,年均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一是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抢眼。自2015年3月至2016年底连续22个月增速居全省第1位。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连续提高,到2016年占比为25.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2012年末位前移到全省第6位。二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2年以来,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年均增长26.9%,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2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29.3%、25.7%和17.9%。

(二)新商业模式初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使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网上商品零售企业开始从无到有,2013年,我市第一家限上零售企业河北家乐园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市“四上企业”开启网上零售征程。2016年,全市网上零售企业达到5家,到2017年1—8月份发展到14家,完成零售额2.7亿元。

(三)开放型经济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4422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0586万美元。2013年—2016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0966万美元。出口形势进一步向好,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79595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34958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26.1%。

六、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2012年以来,全市财政实力不断壮大,2016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94.4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年均增长3.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0.3%,年均增长6.8%。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335.3亿元,为2012年末的1.6倍,年均增长12.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95.90亿元,为2012年末的1.7倍,年均增长14.4%。

七、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改善再上新水平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913元和14286元。2012-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6%和10.9%,均超过同期GDP增速(6.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2012-2016年,邢台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出城镇1.2、2.6、2.0、0.3、0.1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就业人数基本稳定,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显效,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2-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形势较好,累计达到近3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6年全市11.9万贫困人口脱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深入落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49.83%,比2012年提高7.0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5个百分点;2013-2016年城镇人口每年增加14.18万人。坚持完善城镇功能与建设美丽乡村双轮驱动,促进产业加快集聚,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提高。

八、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士断腕、重拳出击,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与2013年相比,2016年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5.6%、51%,达标天数增加135天。单位GDP能耗下降明显,2016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9751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51.1%。全面推行“河长制”,18条河流启动治理,水体水质开始改善。造林步伐继续加快,2016年完成造林面积5.6万亩,创近年来新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9.4%,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地址:邢台市红星街139号 电话:0319-3288200  0319-3288238
版权所有:邢台市统计局    冀ICP备15003422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访问量: